近日,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表示,以旧换新成效显著,国货“潮品”深受欢迎。今年以来,超6600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1.09亿台。以旧换新政策已然成为
在以旧换新释放家电消费巨大潜能的同时,以旧换新再迎利好——家电安全使用年限和再生利用新标准正式公布,将进一步推动家电产业绿色升级和消费市场扩容。
据7月21日央视新闻,修订版《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和再生利用通则》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聚焦老旧家电超期服役引发的安全风险隐患及废旧家电不当处置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通过明确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与再生利用技术要求,着力构建完善的产品全链条管理体系。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张剑锋表示:“新标准规定产品使用年限不得低于主要(零)部件的‘三包’期限,并要求企业明确标注产品的使用年限及超期使用风险提示,同时强化再生利用技术要求。这一政策将推动家电行业从‘事后监管’向‘全周期管理’转型,预计进一步释放万亿元‘以旧换新’市场动能,并带动回收、再生材料、智能家电等产业链加速发展。”
在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对循环经济、家用电器、标准化等领域保持高度重视,且不断完善相关标准。
今年6月份,国家标准委网站披露,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ECTS63457-1:202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维修、翻新、再造及后续安全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正式发布并施行。
这是全球首项家用电器循环经济与材料效率领域安全国际标准,填补了国际标准在家用电器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中的空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6月份在官网发布对《关于推动建立家电强制报废制度的建议》答复显示,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在标准制定、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广等方面发力,促进家电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制修订典型家电产品的安全使用年限标准和家用电器能效标准,组织各方广泛宣传家电产品安全使用年限标准,论证评估制定家电产品安全使用年限强制性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持续完善家电产品拆解回收标准体系,为推动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激活庞大的家电存量市场势在必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30亿台。其中约20%已超安全使用年限。
据了解,此次新标准规定产品在设定的使用年限内要保证稳定可靠,标准要求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再生利用等,涉及并打通生产、消费、回收各环节。
我国家电回收、换新也在政策和企业的推动下,逐步进入深水区,并呈现出巨大发展空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到,到2027年,我国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
为持续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循环体系,推动家电回收、报废和利用,各家电企业也在加速发力。
据了解,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明珠绿环回收”平台,并在石家庄、天津和珠海等地建立六大再生资源基地,用于从废旧产品中提取稀贵金属或转化为再生塑料;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也已经建立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主要采用与回收企业合作方式,进行资源化回收及可追溯管理。
四川长虹格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废事业部塑料项目组主管袁辉表示,废旧家电回收逐渐成熟,部分可以作为家电产品的生产原料再利用,将激活更多产业潜能。
*本文基于证券时报网相关信息整合。部分图品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